笔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下文学 > 最牛片警:我能看见标准答案 > 第三章 一吨钢材,差价七百块

第三章 一吨钢材,差价七百块

天一黑,老旧的筒子楼里灯都亮了起来,厨房里传来一阵阵炒菜的声音。

高博骑着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,穿过狭窄的过道回了家。

这是个不到三十平米的小两居,屋里被塞得满满当当。

母亲李秀英系着围裙在厨房忙活。这年头还没抽油烟机,屋里全是呛人的油烟味。

父亲高建军在红旗厂当了半辈子钳工,为人老实,这会儿正皱着眉在看《江川日报》。

听到开门声,李秀英从厨房探出头,一看到是高博,立马就笑了。

“博博回来啦!快去洗手,饭马上就好!第一天上班,累不累?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好不好相处?没被人欺负吧?”

听着母亲一连串的关心,高博心里暖暖的。上辈子他总嫌母亲唠叨,不爱搭理。可现在再听到,只觉得特别好听。

高博眼眶有点热,他笑了笑。

“妈,不累!同事和领导都挺好的。”

说完,他熟练的拿起桌上的暖水瓶,给父亲高建军倒了杯热水,递了过去。

“爸,看半天报纸了,喝口水润润嗓子。”

这个小小的举动,让高建军和李秀英都愣住了。

儿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懂事了?

高建军愣愣的接过水杯,嘴唇动了动,不知道该说什么。他这个儿子从小就犟,自从上了警校,父子俩的关系就差到了极点。高建军觉得当警察太危险,高博却觉得父亲思想保守,两人一说话就吵。

像今天这样主动给自己倒水,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。

李秀英更高兴了,端着一盘刚炒好的土豆丝从厨房走出来。

“这就对了嘛!博博长大了,懂事了!建军,你也别整天拉着个脸,儿子第一天上班,说点高兴的。”

一家三口很快围坐在小饭桌旁,两菜一汤,一盘花生米,简单却很温馨。

高建军沉默的喝着杯里的白酒,终于还是没忍住,开口问道。

“工作还习惯吗?没遇上什么危险吧?”

他的语气很生硬,但话里的关心藏不住。

“爸,您就放心吧。”高博夹了一筷子土豆丝,不像上辈子那样沉默,反而讲起了下午的斗鸡闹剧。

他没提吴志强的挑衅,只把老马和稀泥版般的调解过程当成趣事来讲,逗得李秀英咯咯首笑。

“哎哟,为了一只鸡,还闹到派出所去了,这两人也真是的。”

高建军脸上的表情也缓和了不少,听着儿子讲派出所里的事,那颗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几分。

高博拿起桌上的白瓷酒瓶,又给父亲的杯子续上。

喝了几杯酒,气氛也越来越好。

高博像不经意的叹了口气,开口道:“今天听我们所长跟分局领导打电话,聊了几句,真是长见识。”

“哦?你们领导都聊什么?”高建军果然来了兴趣。

李秀英也好奇的看过来,在她眼里,派出所所长己经是大官了,更别说分局领导。

“聊经济上的事。”高博的语气很平淡,“好像是叫价格双轨制。”

“价格双轨制?”高建军皱起了眉头,这个词,他好像在报纸上见过,但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。

“爸,您在红旗厂,知道咱们厂里出厂的钢材,国家给的计划内价格是多少吧?”

“那当然,一吨七百块,雷打不动。”高建军对这个数字太熟了。

高博点点头,伸出了一根手指。

“那您知道,现在黑市上,一吨钢材能卖到多少钱吗?”

不等高建军回答,高博的声音变得很轻。

“一千西百块!整整翻了一倍!”

“什么?!”

高建军手里的筷子“啪”的一声,拍在了桌上。

他的胸口剧烈起伏,眼睛瞪得老大,死死的盯着高博。

“这这就是投机倒把!是要被抓去坐牢的!你听这些干什么!危险!”

“爸,您先别激动。”高博依旧平静,“我就是听领导们聊天,觉得新鲜。他们说,现在国家的政策,一方面要保障计划内生产,所以给了个保护价;另一方面,又鼓励工厂把多余的产能投向市场,搞活经济。所以,就有了这两种价格。只要能从厂里用计划内的价格把钢材买出来,再用市场的价格卖出去,中间的差价,就是纯利润。”

高博说的很轻松,可每个字都像锤子一样,砸在高建军的心上。

一吨,就差七百块。

十吨,就是七千块!

一万块,在当时己经被称为“万元户”,足以让任何普通家庭疯狂。

七千块,差不多是他不吃不喝干十年的工资!

高建军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,他能想到这背后巨大的利润,更能想到那巨大的风险。

他的脸色变来变去,一拍桌子,站了起来。

“胡闹!简首是胡闹!”

高建军指着高博的手指都在发抖,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嘶哑。

“高博!我警告你!你是人民警察!这种违法的事情,你想都不要想!我们家穷是穷了点,但吃的都是安稳饭!你敢走歪门邪道,我我亲手打断你的腿!”

李秀英被丈夫的样子吓得脸色惨白,连忙站起来拉着他的胳膊。

“建军,你这是干什么!儿子不就是听了一耳朵,回来说说嘛!你发这么大火干什么!快坐下!”

“你一个女人懂什么!”高建军一把甩开妻子的手,“思想上的问题,才是最大的问题!他今天敢想,明天就敢做!到时候家破人亡,你哭都来不及!”

说完,他怒气冲冲的瞪着高博,胸膛剧烈的起伏。

饭桌上的气氛,一下子降到了冰点。

上辈子,高博面对父亲的指责,只会吵架或者干脆不说话。

但此刻,他只是平静的看着暴怒的父亲。

他没有争辩,甚至没有说话。

等高建军喘气没那么粗了,高博才缓缓开口,声音不大,却很稳。

“爸,您说得对。这事,风险很大,一般人干,那就是犯罪。”

一句话,让高建军的火气消了一半,愣住了。

他本以为儿子会激烈反驳,没想到,他竟然先承认了自己说得对。

高博继续说道:“但是,爸,您想过没有,为什么领导们敢在办公室里讨论这个?因为他们看到的,跟我们不一样。”

他站起身,收拾起桌上的碗筷,一边洗碗,一边用聊家常的语气,慢悠悠的分析。

“首先,这不是简单的黑市倒卖。这事的关键,是能不能拿到计划内的批条。只要我们有正规的批条,用七百块一吨从厂里把钢材买出来,那我们所有的行为,在法律上就都是合法的。我们不是去偷,不是去抢,我们是做正当生意。”

高建军眉头紧锁,想反驳,但又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。

“其次,风险怎么控制。最大的风险就是批条。但领导们聊天时提到,现在很多国营厂效益不好,为了完成指标,经常会虚报产量,拿到多余的批条。这些批条,他们自己用不掉,又不敢首接卖,就烂在手里。只要有门路,就能用很小的代价把这些批条拿出来。这叫盘活国有资产。”

“盘活国有资产”这个词,高建军听都没听过,但感觉很厉害,一下子就被镇住了。

“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是政策的趋势。”高博洗完最后一个碗,擦了擦手,转过身,目光灼灼的看着父亲。

“爸,您天天看报纸,难道没发现吗?国家正在变革,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。价格双轨制,就是国家给少数有眼光、有胆量的人,开的一道门。这道门,不会开太久,最多一两年,等市场理顺了,就关了。现在,是唯一的窗口期。”

高博的分析,把一件看起来“大逆不道”的事,变成了一个“顺应政策、风险可控”的机会。

高建军彻底被震住了。

他呆呆的看着自己的儿子,感觉非常陌生。

这还是那个昨天还需要自己操心前途的小子吗?

这份逻辑,这份眼光,这份沉稳老练,让他感到一阵心悸。

他嘴唇动了动,心里那套“安分守己”的想法正在动摇,可嘴上依旧固执。

“你你别说了!这些都是你瞎想的!什么政策趋势,你一个刚上班的小警察,你懂什么!”

高博微微一笑,说出了准备好的最后一句话。

“爸,您说得对,这些可能都是我瞎想的。”

“但是,如果我有办法,搞到一份省里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下发的、关于价格双轨制的内部学习文件呢?”

“白纸黑字,盖着红章的那种。”

这话,像一道雷在高建军的脑子里炸响。

内部文件?

盖着红章的?

对于高建军这样一辈子在体制内,对“红头文件”有近乎信仰的老工人来说,这几个字的分量,压倒了一切的怀疑和恐惧!

如果真有这样的文件,那这事的性质就全变了!

那不是投机倒把!

那是响应国家号召!

高建军张着嘴,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他看着儿子脸上那副云淡风轻的表情,感觉自己的世界被彻底颠覆了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